健康咨询:189 6729 7085

在线沟通

专家团队

古代道士为何自称“贫道”?当道士真的很穷吗?

来源:本站 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20-19-04 点击次数: 2248

网络上有句话很有道理,就是凡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,所以,讲到贫道是说道士很穷这个话题,首先需要声明,和其他很多宗教相比,道士确实略显清贫。


但贫道难道就真的是指道士在物质方面的匮乏吗?肯定不是。


贫道一词由来已久,历史上,早在晋代、南北朝时,就已经有了这一称谓,当时政府还曾经制定相应法规要求僧人、道人均自称贫道。


如在南朝《高僧传》中记录僧人释智林所说话语中即有:“…如贫道鄙怀,谓天下之理唯此为得焉,不如此非理也”,除释智林外,《高僧传》中很多高僧都自称为贫道,可见僧人自称贫道是当时佛教界的通用习惯,而且僧人也常称呼自己的修行为修道,这一习惯今天仍有僧人使用。


唐代以后,随着佛教自身不断发展,大多数僧人渐渐改称为贫僧,但仍有个别僧人还以贫道自称,而道人则一直谦称自己为“贫道”。

在道教上清派古道经《洞真太上太霄琅书》一书中,对贫道做了如下解释:道士谦辞於道未富,自言贫道,亦贫士。也就是说道士自称为贫道,是取自谦之意,以此来鞭策己身道业未满,需时刻努力精进,同时以贫道自称,来不断告诫警示自己在修道途中,要安于清苦,道法自然,不贪恋俗世杂欲。


目前,社会高速发展之下,也随之而来很多困扰,对金钱等欲望的过分追求就是其中之一。



金钱本无错,奈何贪图之。对金钱的正当追求并不是道教所禁止的,但当过分迷恋金钱时,不少人会因此丧失了人格和尊严,沦丧为金钱的奴隶,该如何解决这个围绕我们每个人的困惑呢?

#p#分页标题#e#

太阳底下从没有新鲜事,翻开历史,我们总能找到答案。


自古以来,除了道教先贤倡导少私寡欲、见素抱朴外,很多儒家贤哲也都主张过着简朴的生活,以便不为物役,保持精神的自由。


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就是一种甘于清贫的境界;“天下廉吏第一”的于成龙,就是一个甘于清贫标杆;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杜甫,就是一个生动的甘于清贫例子,哪怕屋无片瓦,但才情不减,诗名千古,万世传颂。


或许,有一天,我们都能自称一声“贫道”,如道教通玄真人文子在《通玄真经》一书中所讲:“…安贫乐道,不以欲伤生,不以利累己”,那便真正成了驾驭金钱乃至欲望的主人。

随喜转发功德无量!福慧增长吉祥安康!

 
动动手指转发、点赞、收藏和留言都是善缘!


惟愿众生,得闻正法,万罪冰消,善芽增长!

惟愿众生,得闻正法,永断得迷,常修正道!

惟愿众生,得闻正法,不落邪见,法轮常转!


祖师言:

心存邪僻,任尔烧香无点益;

持身正大,见我不拜又何妨;


道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!